天然氣是最清潔的化石燃料 ,相比煤炭和石油等 ,具有無粉塵 、近零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較低排放等突出優點 ,一直被看作是化石能源界的“美女” ,低碳轉型發展的“清流” ,深受廣大能源消費者的喜歡 。各級政府也格外重視天然氣利用 ,都認為大力發展天然氣是我國加快建設清潔低碳 、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對化解環境約束 、改善大氣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 、內蒙古 、陝西和四川等省(區)都將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 ,遼寧 、湖南和吉林等省更是明確要實施“全省氣化”計畫 ,湖北 、江西等省則要求實現天然氣使用縣市全覆蓋 ,西藏自治區也宣佈要推進格爾木至拉薩輸氣管線建設 。
在各地大力推進天然氣發展中 ,我國天然氣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 ,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由2000年的235億立方米迅速增至2013年的1692億立方米 ,年均增速16.4% ,部分年份增速高達30%以上 ,遠高於世界同期2.7%的增速 。因為消費增速太快 ,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天然氣供不應求情況 。
2013年前 ,諸如某地出現“氣荒” ,天然氣計程車排長隊一等幾小時等報導頻頻見諸報端 。從國外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長經驗來看,這種快速增長期一般都要持續25至30年左右 ,按劇情設置 ,接下來我國天然氣發展就該進入“黃金時期” ,天然氣消費量就該進入持續井噴 。但事情往往是猜到了開頭 ,卻沒有猜中結局 ,在喜大普奔的氣氛中 ,天然氣消費市場畫風突變 ,劇情出現了反轉 。
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降至8.6% ,2015年再次大幅下降至3.3% ,在大幅降價加寒冬天氣的幫忙下 ,2016年天然氣消費增速勉強回升至8.0% ,依然不及高速增長期平均速度的一半 ,我國天然氣在快速發展初期階段就遭遇“倒春寒” 。
文丨杜偉 李瑞忠 付兆輝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能源發展研究中心
畫風突變為哪般
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速下降是因為我們氣源不足 、供應不足嗎 ?非也 。其實近年來 ,國內天然氣資源供應穩步增加 ,2016年國產天然氣已達1369億立方米 ,境外進口量更是快速攀升 ,達到719億立方米 。除了供暖季供應略有緊張外 ,天然氣市場供應明顯寬鬆 ,甚至出現天然氣“難賣”的情況 。筆者認為 ,在市場供應寬鬆條件下 ,天然氣“難賣” ,消費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二 。
(一)想用用不起
客觀地講 ,在我國 ,天然氣有些生不逢時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 ,獲取較為便捷 ,如不考慮環保因素 ,在能源生產生活鏈條中 ,煤炭屬於物美價廉型的代表 ,基本可當作“燒火丫鬟”使用 。相比煤炭 ,天然氣就是嬌貴的“富家小姐” ,北京 、河北 、江蘇 、浙江和廣東等地工業氣價分別為每立方米3.04元 、3.02元 、3.80元 、3.86元和4.36元 。按同等熱值計算 ,氣價是煤價的4倍以上 。所以 ,燃氣機組上網電價要高於燃煤發電機組50%以上 ,燃氣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稍有不如意 ,發電企業就會進入虧損狀態 ;
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 ,目前部分勉強維持生產 ,部分在逐步退出用氣市場 ;將天然氣用作工業鍋爐和窯爐燃料的建築和冶煉行業 ,雖然是實施“煤改氣”政策的重點行業 ,但是由於使用天然氣後企業生產成本將翻倍 ,極大挫傷了“煤改氣”的積極性 ,即使實施禁煤 ,部分企業也寧可選擇比天然氣便宜的粉煤制氣和水煤氣淨化 。偏高的氣價 ,讓用戶想說“愛你並不容易” 。
在我國 ,造成天然氣與煤炭競爭中處於下風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性差 ,而根源在於天然氣管輸費用過高 。
每立方米天然氣 ,從產出到使用者手裡 ,中間需要經過幾千公里的長途運輸 ,再經過省網管道的輸送 ,最後還要通過城市燃氣管網的配送才能到終端使用者手裡 。以中亞進口管道氣為例 ,到岸完稅均價為1.3元/立方米 ,由新疆霍爾果斯送到廣東大約5000公里 ,長輸管道運費約0.9元/立方米 ,相當於每千公里約0.18元/立方米 ,送到廣東的門站價是2.18元/立方米 。從門站再經過百公里左右的廣東省網 ,最後經過城市燃氣公司送到終端使用者手裡 ,工業用氣價格已經翻了一番 ,高達4.36元/立方米 。在終端工業氣價中 ,管輸費用占70% ,其中省內管網費用約占50% ,毫無疑問 ,天然氣的主要成本產生在輸配環節 ,特別是地方的輸配環節。
(二)想用用不上
造成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的另一原因是儲輸設施沒有跟上需求增長步伐 ,截至2015年底 ,中國天然氣幹線總里程只有6.4萬公里 ,而美國同期天然氣洲際管道總里程約為38.5萬公里 ,差距巨大 。受生產地和進口地限制 ,國內天然氣長輸管線總體由西北 、西南向東部 、東南部輸送 ,骨幹佈局較為集中 ,導致有一部分省區至今沒有大的骨幹經過 ,如湖南 、西藏 ;另一部分省區則只有省會等個別城市有骨幹經過 ,如貴州 、雲南、黑龍江 、吉林 、內蒙古等省區 ,管線只經過主要城市 ,開口較少 ,造成這些省份天然氣供應能力先天不足 。
除了部分省份缺少天然氣主幹道外,配氣管網建設滯後 。由於天然氣主幹道沒有到達每個地市 ,很多城市配套輸氣基礎設施較差,配氣管網建設比較滯後 。與美國天然氣管道相比 ,管道覆蓋率落後較多 ,美國天然氣管網已經普及到各類城市和主要城鎮 ,且管道管理網路化 、氣源供應多元化 ,基礎設施非常完善 。而我國較多地區 ,特別是長江經濟帶和華南地區 ,地市配氣管網建設力度不夠 ,天然氣支線和配送到使用者的供氣網路缺失 ,天然氣“最後一公里”問題非常突出 ,最終到達用戶的很多環節存在障礙 ,使得諸多潛在天然氣用戶只能“望氣興歎” 。
儲氣設施少 ,調峰能力弱是導致天然氣用戶“想用卻又不敢用”的另一因素 。國內儲氣設施建設起步較晚 ,截至2015年底 ,全國地下儲氣庫18個 ,工作氣量只有55億立方米 ,LNG儲罐罐容500萬立方米 ,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全部消費量的3%左右,遠低於15%的國際同行指標 。目前 ,北京等地冬季天然氣消費峰谷差高達16 :1 ,天然氣儲氣調峰能力不足 ,造成北京近年天然氣淡季賣不動 、旺季又緊張的態勢反復上演 ,部分企業被迫成為“可中斷用戶” ,嚴重影響用戶使用天然氣的信心 。
解鈴還須系鈴人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2020年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 ,預計未來4年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量要達到400億立方米 ,而歷史上最好的年增量才達到250億立方米左右 ,任務艱巨 。解鈴還須系鈴人 ,為完成2020年天然氣發展預期目標 ,還需從經濟性和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消除羈絆 ,讓更多天然氣插上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 。
(一)降低管輸費用是關鍵
針對輸配環節過多 、費用過高 、最終用戶沒有獲得實惠的問題 ,《規劃》要求“嚴格監管和規範油氣輸配環節政府定價” 。國家發改委去年出臺了《關於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 ,要求各地政府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 、整頓輸配氣價格 。浙江 、江西等地的省內輸配價格都有所調整 ,但降幅仍不解渴 。今年相關部門將全面啟動管道運輸企業定價成本監審工作 ,降低地方管網管輸費用的工作若無實質性進展 ,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擴大就將大打折扣 ,而這是提高天然氣經濟性的關鍵環節 。
(二)低價現貨要來幫忙
現貨LNG價格在用氣淡季如夏季大幅低於長協價格,而用氣淡季恰好又是許多地區的用電旺季 ,在夏季完全可以多用低價氣發高價電 。但問題在於 ,部分公司之前簽訂了不少高價長協合同 ,本就不好消化 ,再大量進口現貨就更難消化 。筆者認為 ,最好的辦法是做大市場蛋糕 ,而做大蛋糕歸根結底還是要降成本 。
進口低價現貨氣一方面可以做大市場 ,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現有LNG接收站的利用效率 ,增加租賃收入 ,逐步形成良性迴圈 ,這樣對各方都有利 。據筆者粗略計算 ,如果每年進口50億方低價現貨LNG ,節省的成本和增加的租賃收入至少可達到20多億元 。《規劃》要求LNG相關設施要做好協力廠商准入,就是要把這扣解開 ,盤活市場 。
(三)配套措施要跟上
按《規劃》 ,2020年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要達到148億立方米 ,約占屆時全部消費量的4%以上 ,調峰能力雖有提高 ,但依然十分有限 ,單純依靠儲氣庫建設難以滿足全部調峰需要 ,需求端參與調峰必不可少 。因此 ,《規劃》除了鼓勵多種主體參與儲氣能力建設外 ,還採取峰穀氣價 、可中斷用戶等多種調峰手段 ,激勵各類用戶積極參與調峰,有關政策也在推進儲氣服務價格的市場化 。
此外 ,《規劃》提出 ,推進和優化支線等區域管道建設 ,打通天然氣利用“最後一公里” ,實現全國主幹管網及區域管網互聯互通 ,就是為了加強管輸基礎設施建設,高效利用已有管道設施 ,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 ,滿足潛在用戶需求 。
重點領域拓展需加強
我國天然氣主要利用領域是民用、發電 、工業和交通 ,為拓展天然氣消費市場 ,還需在上述重點領域深耕不輟。
(一)應優先推廣交通用氣
在天然氣利用領域中最易推廣的是交通用氣 ,環境友好且經濟性相對突出 ,如車用CNG(壓縮天然氣)價格不到普通汽油的70% ,具備進一步推廣條件 。相關交通規劃提出 ,2020年氣化各類車輛約1000萬輛 ,配套建設加氣站超過1.2萬座 ,船用加注站超過200座 。按此規劃 ,車用天然氣消費量將在目前基礎上翻一番 ,增加250億立方米左右 。
為加快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的利用 ,國家能源局還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提出參照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 ,給予天然氣汽車購置補貼 、燃料補貼等補貼政策 ,若此政策順利實施 ,天然氣在交通領域有望迎來發展新機遇 。
(二)替代散煤最具推廣價值
在天然氣所有利用環節中 ,最有推廣價值 、發展空間最大的領域是散煤替代 。目前全國散煤消費量約7億噸 ,即使一半用天然氣替代 ,也要消耗天然氣約2000億立方米 ,相當於目前全部的天然氣消費量 。散煤主要集中在農村居民生活和工業小鍋爐等領域 ,受基礎設施不足限制 ,農村居民生活用煤替代宜氣則氣 ,宜電則電 。工業小鍋爐的散煤替代主要取決於經濟性 ,由於燃料成本約占全部成本的85%以上 ,天然氣價格水準直接決定替代效果 。
因此 ,除努力降低成本外還應多措並舉 ,如對落後燃煤鍋爐的淘汰和“煤改氣”進行補貼 ,同時對污染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範圍等 。
(三)推廣發電用氣要找准方向
燃氣發電在我國發電裝機結構中僅占4% ,而美歐等發達國家普遍達到30%左右 。國內天然氣發電成本是煤電的兩倍 ,在低成本煤電及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烈競爭下 ,氣電要像其他國家那樣成為天然氣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較為困難 ,但氣電效率高 ,其較強的調峰能力可以為可再生能源的更大規模利用創造更好的條件,尤其可在可再生能源由集中發展向分散式利用轉型的過程中發揮突出作用 。
《規劃》指出了提高天然氣發電利用比重的方向 ,即鼓勵發展天然氣分散式多聯供項目 ,支持發展燃氣調峰電站 ,結合熱負荷需求適度發展燃氣熱電聯產項目 。
(四)體制機制需繼續完善
《規劃》提出 ,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 、進出口及下游環節競爭性業務 ,研究推動網運分離 ,實現管網 、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接入等政策措施 。筆者認為 ,通過上游的開放搞活 ,可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 ,通過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向協力廠商市場主體開放 ,可更好地連接上游開發和下游市場 ,通過放開競爭性環節 ,可加速我國天然氣市場化進程 ,這些措施都可起到降低天然氣利用成本的效果 。另外 ,在成本的透明化方面 ,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輸部門將成本公開 ,或可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
結束語
雖然天然氣消費市場面臨成長的煩惱 ,發展不如預期 ,但是《規劃》已提出將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 ,只要全社會形成共識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問題導向 ,有什麼體制障礙就改什麼 。找好找准突破口 ,看准了 ,擼起袖子就幹 ,天然氣在我國仍具有可觀的發展潛力 。